击便要中,这些人当然以薛昌韫上最大的一个弱说事——
此以往积弊已久,数月前,竟是了民了,这瞒不住了,才终于算是上达了天听——薛昌韫大怒之派人去查,这才让这一大摊骇人听闻之事公诸于众。
朝中关系错综复杂,人与人之间,官与官之间,势力与势力之间沾亲带故,牵一发而动全,前朝的老臣们仗着资历有恃无恐,多有不驯,薛昌韫上位后所扶植的新起之秀又尚还青涩,不堪大用。
他一番雷霆手段抑制住了滁州的局面,瞧着倒是威风了,可是,谁都仁义之君,他与满朝为戚说过话,认为应该留他一命再行审问的官员为敌,很快,就收到了反扑。
密折,结果事后才知,这折竟被人拦截了来,压儿没能得了滁州,可谓手通天,一掌蔽日。
就地格杀不得收殓,这就未免太难看了,太不给“面”了。
从前,薛昌韫大行守成之,一直没有作什么大的变革,与众臣之间自然也没有什么矛盾冲突,这才风平浪静、两相安好,结果这一回,他不过是想杀一个罪大恶极、误国误民、百死也不足惜的戚,竟是如一脚踏了泥沼里,寸步难行······
他们置疑只有少数人见过、只在传说之中的“太平遗诏”,质疑永安侯,质疑太后,质疑薛昌韫这个皇上···前朝风声鹤唳,后也一样不安宁,卓家与旧趁机发难,说徐贤妃是妃妾,抚养东太名不正言不顺······
薛昭才刚两岁,听到了一些风声后吓坏了,为此添了个惊梦的病,屡屡请太医,彻夜不安。
——谁都知浑摸鱼的理,已经浑了,被薛雯除去了大分群龙无首不成气候的废帝余孽,也于此时,就在薛昌韫最焦烂额的时候,死灰复燃。
戚两榜士,系名门,江南,江南学素来成党,他有有幸摆在大儒名师门,学生故旧、同期、同乡、同榜、同门满朝皆是,刑不上大夫嘛,戚可以杀,但要杀得面,要押送上京,仔细审问,供认不讳主动认罪,才可杀之。
事败后,薛昌韫当即旨,将滁州太守戚就地拿,格杀勿论。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击一章继续阅读!)
结果这么一简单明了的旨意去后,竟拖了许久才最终得以实行——杀一个小小的滁州太守,暴了现今朝堂上的大问题。
同时,也一刻不得耽误地派人镇压愈演愈烈的滁州民,沈泰安于此时自请领兵罪立功,准之。
经此,薛昌韫的倔脾气反而上来,杀了一个不够——还抄了戚的家,诛其九族,在朝为官者之中,所有戚的学生故旧,凡沾上些的,通通革职查办,无一赦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