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静茹阻止了我刚才的举动,她的手突然伸出来抓住我的胳膊,这并不奇怪,因为葬在这里的是她的父亲,肯定不希望有人去打扰,只是这样的葬法太过蹊跷,尤其是棺材上面留下的那两个洞,真的像是人的一双眼睛,让人感到一阵阵的发寒。
在乡下的时候,我见过几次棺材,每一次死人,都会在院子里放上这样的棺材,可能是见的多了,并没有觉得吓人。
当时,一些小孩子围着棺材来回的跑,当然很快就会被大人赶出去,我并不清楚为什么,小孩子不能够接近那个东西,所以,很多时候只是站在外面远远的看着,停在院子里那口通体黑色的木棺,有人说,人死了就要住进去,永远的住在里面。
当然,这里面讲究很多。
首先,死者入棺,谓之“大殓”。在死后的当天、第二天和第三天不等,通常是三日入殓成服。入殓前,死者的儿女,按长幼次序排列成行,为死者净面。一般用棉球在脸盆中象征性地蘸一下,然后再在死者脸上虚晃几下,表示擦拭,同时对死者喊道:“给你净面啦!”
只有喊过之后,死者没有反应,才能进行,否则一定不能动,这些都是忌讳。
净面之后,亲属要瞻仰遗容,向遗体告别。此时如果死者是女的,一定要有娘家人在场,特别是得不到老舅的首肯是不能入殓的。尸体装进棺材后,接着要钉棺盖。
镇钉要用七根钉子,其实就是棺材钉俗称“子孙钉”,据说这东西能使子孙兴旺发达,当然,这些都是古人流传下来的说法而已。
钉钉子时,亲属一齐喊叫死者“躲钉”,据说,有人在钉钉子的时候,听到里面有那种凄惨的叫声,当时,所有人吓得脸色苍白跑了,后来过了几天没事之后才敢回来把钉子弄好。
弄好了镇钉,然后向棺盖上撒五色粮,大殓告成。此后,每天三次烧纸哭祭,谓之“捻香”,直到出殡为止。
富裕人家还要请僧道念经,超度亡灵。穿戴孝衣孝帽谓之“成服”,亦称“戴孝”。子女要披散头发,穿白衣孝服,孝服用的是极粗的生麻布。建国初期,除穿白布撒边裤,腰扎麻绳和鞋缀白布以外,其他已不再讲究。有些地方以穿白鞋为戴孝的标志,儿女的鞋应全白,孙子的鞋只前边用白布。
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习俗,其实这些习俗的流传就是为了表达对逝去先人的一种尊敬怀念,至于所谓的子孙钉,其实还有另外一层深意,这种棺材一般非常结实,唯一可以挪动的就是上面的棺盖,担心下葬以后,尤其是土葬,有人动棺材里的东西,影响到子孙后代的气运,所以,选择用那种长长的钉子把棺盖固定。
除非是遇到那种真正的盗墓贼,普通人对带有棺钉的棺材根本没有任何办法。
看着隐藏在柜子后面墙壁之中的棺材,我不由得想起之前看过的一本小说,里面的内容介绍的就是盗墓的一些经历,很多经历和我很像,因为这样的缘故,所以,看的时候特别认真,我甚至在想,或许那个作者就是一个下过墓的人,很有可能真的是一个盗墓贼,否则,根本没有办法写出那么真实的盗墓经历。
盗墓笔记结合了好多中国历史考古尤其是盗墓史的本分十分全面中国盗墓团队派流并不是南派三叔瞎编出来的,纵观历史,古至董卓曹操、五代温韬、民国孙殿芳都是明火执仗的一盗墓为名。
盗墓派流,摸金校尉、卸岭力士、发丘将军、搬山道人。
摸金校尉最是讲究的曹操设立摸金校尉一职在墓室地宫里都要点上一支蜡烛,放在东南角方位,然后开棺摸金。动手之时,不能损坏死者的遗骸,轻手轻脚地从头顶摸至脚底,最后必给死者留下一两样宝物。
在此之间,如果东南角的蜡烛熄灭了,就必须把拿到手的财物原样放回,恭恭敬敬地磕三个头,按原路退回去他们发丘将军互相看不顺眼,摸金认为发丘与官府合作,挖掘古墓时坏人尸骸,损人风水,对行内传统规矩多有违背;而发丘以为摸金因循守旧,空有精悍手艺只为衣食谋,不能将行业发扬光大。
搬山”采取的是喇叭式掘丘,是一种主要利用外力破坏的手段。他们大都扮成道士活动多人以为他们发掘古冢的“搬山分甲术”,是一种类似茅山道术的法术。
卸岭力士多是极端的民族主义者,对华夏一族的传承很是重视,虽然活动范围不在中原,但传人只在汉人内寻找,对可能危害到汉人中原政权的国家,无所不用其极。精擅传统武功,行迹类于侠客。轻视现代科技产品武器,但对近代科学理论颇有研究,致力于将风水阵法等理论与科学理论结合起来元蒙时期,因敌视元蒙政权,被大肆迫害,于是展开全面报复,以破坏成吉思汗陵的风水,败坏元朝江山为己任。最终破坏了成吉思汗几处附陵,恢复汉人江山。也因此和蒙人结下世仇,蒙古占据天下时,曾发出金鹰令,召集一只集合了天下刺客的秘密组织追杀卸岭门人。
据说直到今日,这一只刺客
本章尚未读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